一、烟酒对人体有哪些危害?
据国内外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査,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较大的,吸烟是癌症尤其是肺、喉、口腔癌、慢性气管炎、肺气肿等疾病的重要病因,对胃十二指肠溃疡、糖尿病性肾病、流产、死胎、新生儿发育等都有不良影响。
烟中烟草焦油的成分是在吸烟过程生成的。吸烟时的烟气中有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氰氧化物、烷烯烃类化合物共占92%;烟尘固体成分只占8 %,其中主要有多环芳烃。烟气焦油中有10多种致癌性烃,其中重要的有3. 4苯并芘、二苯并蒽、苯并荧蒽、二苯并芘、苯并蒽及杂环素化合物,在烟气中还含有酚类(苯酚、甲酚、乙酚)和有机酸类、乙酸、丙黢)。在纸烟中100多种有机化合物里,有40多种可以致癌。现将烟酒对机体各系统的主要影响简述如下:
1.吸烟与呼吸系统:烟尘可剌激杯状细胞,使其分泌增加而致痰多,并使气管、支气管纤毛摆动变慢或紊乱,从而破坏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,使呼吸道易感性增加。通过对76万人群进行调查,发现吸烟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,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;轻度和重度吸烟者肺气肿的死亡率分别为不吸烟者的5倍和7倍以上。戒烟可使呼吸道的症状大大缓解。大多数呼吸道癌症患者都有吸烟史,其死亡率均较不吸烟者为高,而且与吸烟长短及吸烟量成正相关。
2.吸烟与循环系统:烟草中的烟碱(尼古丁)可刺激植物神经系统,引起血管痉挛。临床证实,吸烟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,且与吸烟量成正相关,50岁以上尤为明显。另外,烟碱还可使心率增快、血压升高、心传导异常;血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,损害动脉内皮细胞,加速胆固醉进入动脉壁;对血脂和脂蛋白的浓度产生不利的影响;改变血小板聚集功能;导致体内锌镉比例失调,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。
3.烟酒与消化系统:烟碱可改变胃酸的酸碱度,扰乱括约肌的正常活动,引起十二指肠液向胃反流。吸烟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为不吸烟者的两倍。酒精能引起肝损害,导致酒精性肝硬变;吸烟可剌激口腔粘膜发红、水肿,出现慢性炎症,在口腔粘膜与舌等处发生烟斑(白斑),形成癌前病变,最终导致癌变。有人报导105 例白斑患者中就有101人有吸烟史;对248例白斑患者进行随访,3年半后有4.4%发送了癌变。
4.吸烟与生育:孕妇吸烟可导致胎儿体重轻,而且胎儿的体力、智力、发育均较一般婴儿平均水平低,孩子出生后容易患呼吸道疾病;此外,吸烟还与流产、死胎有关。吸烟者还可出现睾丸萎缩、月经异常、闭经和性欲低下等。总之,吸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尤其对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,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。
二、吸烟、喝酒可引起哪些肿瘤?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如何?
吸烟可引起肺癌、喉癌、口腔癌、食管癌,还可能与胰腺癌、膀胱癌、肾癌、子宫颈癌有关。
1.肺癌:肺癌约占美国所有实体肿瘤的1/4,1982年美国肺癌新病例129,000人,死亡111,000人,其中男子80,000人、女子31,000人。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。在肺癌的多种致病因素中,吸烟最突出。吸烟量20支/天以上的吸烟者,其肿瘤死亡率为不吸烟者2. 9倍;日本为1.8-2, 2倍,吸烟量与肿瘤死亡率呈剂量相关。戒烟20年后,肿瘤死亡率仍高于不吸烟者25%,且戒烟后肿瘤死亡率低于继续吸烟者。肺癌死亡率随吸烟量增加而递增,20支/日以下者,肺癌相对危险度为6-12,吸烟量在20支以上者相对危险度为15-25。吸烟开始早、时间长、吸入深度大者肺癌死亡率高。
2.喉癌:1982年美国喉癌病人10,900人,死亡3,700人。加拿大84%的喉癌病人由吸烟引起,戒烟15年后喉癌发病率接近于不吸烟者。美英等国统计资料表明,戒烟后发生喉癌比继续吸烟者降低40%,但仍为不吸烟者的5倍。吸烟者喉癌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32倍(男)和3. 43倍(女)。吸烟与喝酒联合作用能显著增加喉癌发病率,吸烟喝酒者引起喉癌的相对危险度较单独吸烟者增加了50%。
3.口腔癌:1982年美国口腔癌病人26,800,男性为女性的3倍。吸烟与口腔癌发病率呈剂量正相关,戒烟者发生口腔癌危险度比继续吸烟者降低40%;吸烟喝酒者对口腔癌发病有叠加作用。
4.食管癌:1982年美国有8, 900名食管癌病例。重度吸烟者食管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.3-4.0,吸烟15-24支/天者相对危险度为1.7-4.3,吸烟25支/天以上者相对危险度为3.2-12.4。戒烟能降低诱发食管癌的危 险度,戒烟4年后食管癌死亡率和不吸烟者相似。吸 烟和饮酒联合作用可以增加食管癌发病率。
三、吸烟致癌的机理何在?
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,除少数是终致癌物外,大多数需要先通过代谢成亲核性自由基。烟草中主要致癌物为3,4苯并芘,经过代谢活化形成半醒式自由基,进而致细胞DNA基因突变而引发癌症;烟草中另一类致癌物以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为主,它可被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水解酶激活,形成多种中介因子或自由基。这些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DNA、蛋白质等有直接攻击作用。因此,吸烟者的机体大量接触致癌物质后,通过代谢活化,形成各种自由基因,自由基堆积后,再通过损伤DNA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后,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。有人做了二个实验:①一支纸烟燃烧的烟雾通入PH7.4的磷酸缓冲液产生的H202明显上升,一支纸烟含苯并芘5毫微克,即可产生几个微克的H202,这一变化使苯并芘的致癌作用扩大几百倍。②用以上含烟液培养细胞,可使每个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断裂。若在此培养液中加入超氧岐化酶和过氧化氢放氧酶催化消除,则DNA断裂现象明显减少。
四、饮酒在癌症发生中有何作用?
酒精是一种有机溶剂和致癌刺激物,对口腔既产生局部作用,也同时也对全身产生明显影响。由于酒与口腔粘膜反复接触,尤其能引起口底粘膜的化学烧伤,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,并促进溶于酒精中的致癌物吸收。特别是长期大量饮酒者更为明显,尤其是饮酒又吸烟者对口腔相对危险性有协同作用和放大效应。
饮酒在口腔癌的发病中呈正相关。有人研究每天饮酒相当于纯酒精45 .36克(1.6盎司)或多于此量者,与不饮酒者相比较,口腔癌的相对危险度由2.0上升到 7.0和20.0。在181例口腔癌患者中发现每天饮用相当于170. 1克(6盅司)、或170-255克(6-9盎司)、或更高3个剂量级的威士忌,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3.0、15.2、10.6。特别值得指出的是,在口腔癌形成中,喝啤酒和果酒比喝威士忌的人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。近年的研究,喝啤酒和果酒口腔癌的危险度高达20.4,而喝威士忌者仅为、为7.3。这说明在口腔癌诱发因素中,啤酒和果酒较威士忌更严重,而且,喝酒主要增加舌癌和口底癌的发送。
喝酒又吸烟对口腔危险性有协同作用,有烟酒嗜好者,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增加2.5倍。有人证明喝酒较吸烟的危险性增加趋势较高,双倍饮酒比双倍吸烟危险性高,饮用283.5克(10盎司)以上的威士忌相对危险性为10.6,而每天吸烟40支以上的相对危险性为5.0,由此可见,大量饮酒与大量吸烟明显地增加了口腔癌的发病率。
在美国和西欧,吸烟、饮酒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,男性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%,女性占2%。国内统计资料表明,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%-5%,口腔癌的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%(男性和女性各占1 %)。亚洲是口腔癌的高发地区,印度加尔口腔癌占全部住院患者的35%,印度孟买高达47%;法国口腔癌发病率是美国的2倍、是日本的3倍。
口腔癌的危险性与吸烟饮酒时间长短、吸烟饮酒量多少有关。据统计,206例烟酒嗜好者,102例(48.8%)发生了口底癌、40例(17.2%)发生了舌癌、64例发生在软腭前区。其组织学特点是:上皮薄、角化层缺乏、粘膜下层含有脂肪和腺体,由于高危险区没有角化层和特殊结构的保护,所以非常容易受致癌物质的影响。因此,口底、舌缘和软腭前区是发生癌症的高危区。口腔最常发生的是鱗癌。
此外,吸烟与饮酒也是唇癌与喉癌的主要致病因素。喉癌患者病理切片检査,其喉、咽、食管上皮均出现髙度化生改变,特别是吸烟量大者这种化生更明显,更容易诱发癌症。
发生转移的晚期癌症病人中,大量吸烟和饮酒者,其存活时间比非吸烟饮酒者明显缩短。
(责任编辑:刘铭宇)